发送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
0
0
分享

分享

观“湘”门丨提质扩容 “我的韶山行”越走越精彩
发布时间:2024-10-23 16:46:18     来源:红网

一场穿越时空,家与国的“对话”。

丹桂飘香,松柏常青。韶山烈士陵园上矗立着毛泽东同志一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铜像。10月10日,“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常德、邵阳高中团学生追寻先辈足迹来到这里,开展研学活动。聆听先烈事迹,感受革命精神,现场,不少学生潸然泪下。

在行走的思政课上,瞬间破防、热血沸腾……也成了现象级的“燃”品。而这现象级的“燃品”,得益于“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提质扩容3.0版,新增韶山烈士陵园、毛泽东青年塑像公园、滴水洞现场教学点,打造以“家国情怀、艰苦奋斗、读书精神”为主题的展教结合课程。

在行走中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9月19日,“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2024年秋季开班。从2023年4月每天接待量1000人增至4000人,这也是今年“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进行第二次提质扩容。

截至目前,“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活动,已接待红色研学团212批次,学生突破30万人,取得了学生受教、家长满意、社会好评的良好效果,教育部发文在全国推广,成为红色文化研学样板。

精细研磨,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提质扩容3.0版有哪些变化?湘C君对比发现,“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1.0版每天接待量在1000人,以韶山现有场馆、红色资源为载体先行先试,通过展教结合,让学生走出教室、校园。而“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2.0版每天接待量增至2000人,新增韶山毛泽东图书馆、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毛泽东与韶山学校”专题陈列,采用数字展厅、多媒体影像等技术手段,注重情景式、互动式、沉浸式教学,增强学生的交互体验。到了“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3.0版,每天接待量增至4000人,“文化+科技”赋能,打造“1+3”特色化课程体系,实现各教学点课程标准一致,注重启发式、拓展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持续把红色种子撒播到广大青少年心中。

在湘C君看来,“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的变化究其根本,就是以立德树人为中心,通过载体多样、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思政课,着眼于强化素养导向,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为了把红色种子播撒进广大青少年心中,湖南省教育厅、省教科院先后组织20多名省内思政课专家、优秀思政老师,省韶山管理局特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省内外优秀专家,深度挖掘韶山红色教育和思政教育资源,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开发中小学两个学段共36堂主题研学课程,不定期组织团队到各现场教学点对思政课讲师团队进行现场强化指导,不断持续优化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33.jpg

邹佳文讲授《恰是风华正茂》思政大课。

“从专业知识到课程设计,从语言体态到情感表达,从行前教育到调研回访,无数个日夜,一次次磨课,只为让每一批来研学的学生上好‘有味’又‘有料’的思政课。”湖南韶山思政教育实践中心专职思政教师邹佳文说道。

“我们课程的设置尽可能做到全面,希望将学思研、知信行贯穿研学全过程,把整个研学过程设计为一堂行走的思政课。”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精心选取7个现场教学点、开发设计11堂微课,通过实物展示、现场教学,让学生在触摸历史、感悟历史中产生情感触动。

沉浸体验,打造实践育人“强磁场”。

在“毛泽东与韶山学校专题陈列”现场教学点《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展教结合课程上,巧妙地将毛泽东读书的珍贵影像资料和数字新媒体影像技术融入教学之中。

孩子们现场聆听《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展教结合课程。

“在短短10分钟的沉浸式光影课堂中,我们具象化地了解到毛主席的求学之路,善读‘无字之书的经历让我感到非常亲切。”湘钢一中学生谢奕感慨道,这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旅程。她从这次研学中,感受到今后也要多读“无字之书”,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历练中成长。

其实,“无字之书”就在学生们身边。

新增“长征”景观。

为更好满足“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需求,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生平展区进行了提质改造,对“启航”“寻路”“曙光”“开国大典”等场景进行了全新升级,新增了“长征”景观,并对展示空间、参观流线等作了精细化调整。

“实景化的课堂、沉浸式的体验,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思想共鸣。”韶山思政教育实践中心主任向燕介绍,“我的韶山行”注重挖掘韶山文物、文献、事迹、故事等红色资源,打造多维度的实景思政课程,力求实现历史与现实深度结合,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发他们的思考。

另外,在现场教学、思政大课等课程环节中穿插、融入革命先烈无私无畏、精忠报国的英勇事迹,让学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是今年新添加的研学点之一,站在陈列馆革命英烈墙前,湘潭市二中学生李亦璇说,“这里不仅有专业老师讲述英烈故事,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媒介进行互动,我的感触特别深。”

位于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的韶山红色影像厅,今年也被纳入的红色研学线路。韶山红色影像厅以毛泽东珍贵视频影像资料为主,采用数字与交互影像手段,打造融参观、体验、思考于一体的沉浸式红色影像厅,开创线上思政大课堂主题衍生馆,将红色研学和“大思政课”搬到线上,推动传统思政教育向着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的方向转变。

“到2035年时,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一系列强国目标。同学们,那个时候你们会在哪里,做些什么?能改变什么?”在自主互动式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立下青春誓言。

“10年后的今天,我要走出家乡,学成本领再回来,做一名历史老师。”在彩色的便签纸上,学生刘晏这样写道。在这里,少年们的梦想贴了满墙。

贴满“彩色的梦”。

“据多所高中的校长反馈,参加红色研学的学生有了更好的精神面貌。他们进一步摆脱了‘小我’的限制,更增加了‘大我’的情怀与担当。”湘潭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参加研学的学生们普遍对社会表现出更多关注,更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

赋予“立德树人”新的时代内涵,“我的韶山行”正越走越精彩!

发送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