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日,一条关于“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的短视频悄然走红。视频中,一张张“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营地照片点燃了评论区:“到那里真的不想回来了,真的感觉很幸福很幸运”“这里的饭我还是忘不了……”这些来自参加过“我的韶山红”红色研学的学生们的暖心留言,引人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保障服务工作,能够赢得青少年们如此真挚的喜爱?支撑起这些好评的,又是怎样的付出与坚守?
“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是湖南省重要的红色研学品牌,于2023年正式启动。截至今年10月底,共有87万余名中小学生走进伟人故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韶山市通过成立市级保障工作专班,设综合协调、基地保障、课程保障、交通保障、环境保障、安全保障7个工作组,建立“一天一跟进、一周一调度、半月一讲评、一月一督导”机制,确保活动安全平稳高效推进。在这样的运行机制中,参加研学的学生们在近距离感悟红色文化的同时,也被周到热情的研学服务细致呵护着。
“沉浸式”环境:于细节处见真章
走进“我的韶山行”各研学营地,整洁、现代而又蕴含红色文化元素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研学营地宿舍按高标准配置,每间房间干净整洁、设施齐全,并配有专职生活老师24小时值守,确保学生住得安心。营地在建设之初就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床铺的舒适度、漱口杯的设计,到独立卫浴的干湿分离、24小时热水供应,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基地保障组建立了“每日巡查、即时响应”的机制,确保任何设施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让学生们在一天充实的学习后,能有一个如同家一般温馨舒适的休憩港湾。

“能量站”食堂:暖胃更暖心
食堂注重营养搭配与口味兼顾,让不少学生反馈:“没想到研学餐也能这么好吃!”“不仅要让学生吃得安全、吃得饱,更要吃得健康、吃出特色。”安全保障组负责人介绍,他们聘请了专业营养师搭配食谱,确保菜品营养均衡,同时,派监管人员每日驻守营地食堂,食品快检站严把源头关,辅以48小时餐品留样,严格把控清洗消毒、烹饪制作每一道关卡,守护着“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环,形成无缝衔接的安全双保险。一位学生在评论中写道:“本以为研学餐会很简单,没想到种类这么多,味道这么好,那个红烧肉我现在还惦记着!”这朴实的话语,是对幕后餐饮团队最高的褒奖。

“走心式”文创:让红色记忆“带得走”
除了硬件设施,研学团队还精心设计了系列文创产品,文创公司摒弃了以往生硬说教的形式,深入研究青少年的审美偏好,将韶山元素、红色文化与现代潮流巧妙结合。一枚精致的冰箱贴、一个印有毛泽东经典语句的主题文创纪念杯……这些“看得见的纪念”不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成为了红色记忆的载体,让革命历史以一种更亲切、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学生心里。一位参与设计的老师透露:“我们希望学生离开后,仍能通过这些物件回忆起这段有意义的旅程。”

“全链条”守护:看不见的“护航者”
赞誉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默默耕耘。支撑起这一切的,是一支由宣传、教育、市场监管、交警、交通、卫健、应急等多部门组成的综合保障团队。他们中有人凌晨四点就开始检查设备,有人连夜备课优化讲解内容,有人默默守护在学生身边直至深夜。一位研学助理动情地说:“我们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把研学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带。”当学生们安然入睡时,安保人员正进行着不间断的夜间巡逻;当学生们在景点参观时,随队医护、研学助理正紧绷着神经,确保队伍的安全与秩序;当学生们在课堂上聆听历史时,课程研发团队正在根据双向评价,不断优化教学方案。还有车辆调度、场地维护、活动协调……这是一个由数百人组成的庞大保障系统在高效协同运转,为研学学生营造“家一般温暖”的研学体验。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去感受、去思考、去成长。”红旅集团负责人表示,“看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和真诚的赞美,我们觉得所有熬过的夜、流过的汗,都值了。”
一条短视频的走红,是偶然,也是必然。它“偶然”于一个学生的随手分享,“必然”于“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台前幕后工作者的真诚、极致化的服务与付出。正是这种看不见的用心,造就了青春与红色文化的温暖相遇,铸就了“我的韶山行”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研学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