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历史回响中激荡爱国情
在长沙市芙蓉区修业学校的一方天地里,几间朴素的校舍承载着百年前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这里,是《湘江评论》的诞生地,如今更作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核心载体,持续点燃着一代代青少年心中的家国情怀与报国之志。
旧址课堂:触摸“民主革命先声”的热血印记
步入这片庄重的教育基地,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青年毛泽东工作室旧址复原场景:昏暗的油灯下,一张书桌、一份墨香。这里还原了1919年暑期,青年毛泽东白天执教、深夜奋笔的图景。正是在这张书桌上,《湘江评论》创刊号如惊雷般问世,“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的呐喊,穿透历史迷雾,至今回响。场景无声,却有力诉说着一代伟人从热血教员到革命先驱的思想蝶变。《湘江评论》主题雕塑:以雄浑的造型艺术,凝固了《湘江评论》作为思想火炬、推动民众觉醒的伟大瞬间,成为基地最震撼的“历史封面”。《湘江评论》陈列馆:通过珍贵史料、多媒体再现、历史文献,详实展现了《湘江评论》从创刊到传播革命火种的全过程,凸显其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思想舆论阵地的地位。修业学校自身深厚的红色根基——徐特立断指血书、黄兴创立华兴会的革命实践,亦构成理解《湘江评论》诞生的生动背景。
铸魂育人:在伟人足迹中培植红色基因
这份厚重的历史遗产,已转化为滋养心灵的鲜活育人课堂。基地紧扣“承伟人之志,做有为少年”的理念,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爱教模式。“沉浸式”微课堂:在旧址原址的课堂上,学生们仿佛坐回百年前的教室。老师们以《湘江评论》重要篇章为教材,引导青少年讨论“青年的责任”“何为强国之路”,链接古今,引发深深共鸣。角色体验与情景演绎:组织学生通过版画模拟编辑《湘江评论》,撰写时评、编排版面,体会青年毛泽东以笔为枪、启迪民智的革命实践。通过角色扮演,品读“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的豪情壮志。定制化研学课程:以《湘江评论》澎湃新思潮开发适合小学生的红色研学课程;围绕“理想信念”“奋斗精神”“教育家精神”等主题,开发有风景的思政课、体验式党课等。参与者参感悟到:“那些文字不再是课本上的历史,是前辈们滚烫的赤子之心”。共建共育大平台:深度链接社会资源,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建立稳固的德育共建和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成为党员干部淬炼党性、青少年开展主题团队日活动的首选之地。
成效卓著:红色热土传承不息的星火
近年来,这片浓缩着激情与信仰的教育热土,焕发出蓬勃生机:累计接待各类主题党日活动及主题教育活动百余场,吸引数万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湘江评论》溯初心活动;“沉浸式导览+特色课程+深度互动”的模式赢得广泛赞誉,“有意义又有意思”成为研学师生的普遍评价。学校(基地)荣获中华百年名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湖南省优秀校史馆、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党史教育基地等系列重磅荣誉,组织部、宣传部、教育部等部门多次给予肯定和报道。
《湘江评论》旧址,这片1972年便列入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圣地,不仅珍藏着“民主革命先声”的辉煌历史,更是涵养时代新人的“革命思想摇篮”。在这里,百年前那声关于民众力量的时代追问,依然启迪着今日青年:强国之路,始于少年心中点燃的赤诚信仰与肩上的责任担当。
基地照片

《湘江评论》主题雕塑

青年毛泽东编写《湘江评论》旧址


《湘江评论》陈列馆


修业学校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