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远文庙,又名学宫,原建于汉泠道故城(今名东城),宋乾德三年(965年)随县城迁建于此。文庙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儒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是祭祀历史文化名人孔子宗庙,也是古代的官办学校,是中国封建社会庙学合一的教育机构。宁远文庙在我国现存的文庙类建筑(含孔庙、文宣王庙、学宫、夫子庙、先师庙)中,始建年代较早、保存完整的建筑物之一,南北长170.8米,东西宽60.2米,占地10282平方米,其规模在全国现存文庙中屈指可数。
宁远文庙建筑布局十分规范,采用前园后院中轴线对称式排列,主次分明。中轴线上自南至北有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启圣祠,左右两侧分别有登圣坊、步贤坊、腾蛟门、起风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明伦堂(教室)、尊经阁(图书室)等建筑。前园,树木扶荫,碧池风荷,游鱼可数;后院宫殿巍峨,房舍祁吡,曲廊环迥,幽静典雅。
宁远文庙以精美的石雕著称,特别是20根整体高5米的青石蟠龙舞凤石雕柱采用高浮雕镂空工艺,十分精美,为全国古建筑中所仅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文物专家称为“国宝”。庙内众多的石雕装饰相互辉映,囊括了石雕的全部工艺手法,犹如一座完整的石雕艺术博物馆。除石雕外,宁远文庙的木雕、泥塑、壁画在建筑上也比比皆是,而且十分精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宁远文庙自北宋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十余次维修及重修,逐渐成为南方地区规模较大的孔庙之一。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绪八年(1882)时所重建,整座文庙建筑规划合理,结构科学,排水迅速,房屋装修艺术的地方风格、民族风格十分浓烈,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近代以来,宁远文庙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保护,避免了战火和自然灾害的破坏,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